油挡冲压件成形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(二)

油挡冲压件成形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(二)

Feb 07, 2023

 

免责声明: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,与扬锻官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转发自:模具技术2019.No.3 35

文章编号:1001-4934(2019)03-0035-04

作者:罗 楠

(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工程学院,陕西 西安 710300)

由于板料本身存在金属结构组织、模具间隙、润滑等的不均匀,会引起油挡零件拉深后边缘不齐,需后续修边。

由于此零件精度要求较低,所以不考虑增加修边余量。

 

根据久里金法则计算,将零件中性层部分母线分为7段,如图3所示。得到各段长度及各段形心到旋转轴的距离Rxi如表1所示,油挡零件表面积F0 计算如式(1)所示。

图3 中性层母线划分示意

F0 =∑i(n)=1liRxi (1)

∑i(n)=1liRxi=l1Rx1+l2Rx2+…+l7Rx7式中:li———中性层各部分母线长,mm;

Rxi———中性层各段形心到旋转轴的距离,

mm;

表1 中性层各部分母线及其形心尺寸 mm

中性层各段 l1 l2 l3 l4 l5 l6 l7

母线li 6.00  2.36  2.50  2.36  5.50  3.14  15.50

形心Rxi 23.00  19.50  19.25  22.00  15.50  16.77  7.25

F0———油挡零件表面积,mm2。

  经计算,F0=534.35mm2,代入式(2),

D=槡8F0 (2)式中:D———坯料直径,mm;

经计算,D≈66mm,取毛坯尺寸为69mm。

2.2 确定拉深次数

根据零件形状,采用正、反拉深的方法,反拉深能够增大坯料被拉入凹模的摩擦阻力,可以解决零件口部起皱的问题。零件的相对厚度为(t/D)×100=1.4,正拉深和反拉深时的相对直径值均约为1.4,查文献[1]得知,零件的相对高度h/d小于表中的极限值,故正、反拉深均可一次拉深成形。

2.3 确定工艺方案

该零件的冲压工序包括:落料、正向拉深和反向拉深。可得到以下4种工艺方案:

模具技术2019.No.3 37

序模,由于反拉深工序在单工序模中完成,影响整个零件的精度,而且中间过程序要取件,生产效率不高;

方案三,带料连续拉深,或在多工位自动压力机上冲压成型,此方案生产效率高,操作安全,但需要专用的压力机或自动的送料装置,模具的结构比较复杂、制造周期长、生产成本高;方案四,落料、正拉深、反拉深复合模,一副复合模中完成所需冲压工序,冲裁时材料处于受压状态,零件表面平整,模具结构紧凑,方案 四不仅减少模具制造费用,而且可提高生产效率[2-4],故采用方案四。

3 模具设计

3.1 落料凸、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

油挡毛坯料 69 mm 按IT14 级查得

69 -0.870 mm,查文献[5],采用分开计算法得到落料凸、凹模刃口尺寸,如表2所示。

表2 落料凸、凹模刃口尺寸 mm

参数 Zmax Zmin X δA δT DA DT

数值 0.07  0.05  0.5  0.012  0.008  68.6+0.012 0 68.5 -0.0080

方案一,落料→拉深→反拉深,单工序模,此方案结构简单定位误差大,生产效率低;方案二,落料→正拉深复合→反拉深单工表2中:Zmax,Zmin———最大、最小合理间隙,mm;

X———磨损系数;

δA,δT,———凸、凹模的制造公差,mm;

DA,DT———落料凸、凹模尺寸,mm。

3.2 工作零件设计

3.2.1 落料凹模

图4为落料凹模。落料凹模上设置有挡料销孔、用来固定的螺纹孔和销钉孔若干,同时,在内圈设计了限位倒角,以限制压边圈的行程。

图4 落料凹模

3.2.2 落料凸模与正拉深凹模

图5为落料凸模与拉深凹模。在此凸、凹模内部同样设计了限位倒角,以限制压边圈的行程,在上圆口设计了安装反拉深凸模的沉槽。

3.2.3 反拉深凸模

图6为反拉深凸模。为方便安装推杆,在反拉深凸模上设计了3个推杆孔。在其内部设计了透气孔,以使拉深后的冲压件不受空气的

图5 落料凸模与拉深凹模

压力而紧紧地包住在凸模上。在顶端设计了圆凸缘结构,方便装配与固定。

图6 反拉深凸模

3.2.4 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

图7为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。在反拉深凹模上设计了3个螺纹孔,以便与下模板固定。在其内部设计了1个螺纹大孔,用以安装弹簧。

图7 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

3.3 落料正、反拉深复合模结构

图8是落料正、反拉深复合模的结构图。模具的落料部分采用正装式,正拉深部分采用倒装式,反拉深部分采用正装式。模座下的缓冲器兼作压边与顶件,同时设有弹性顶件装置,这种结构操作方便,出件畅通无阻,生产效率高。

当上模下行时,带动落料凸模与正拉深凹模5完成落料、正拉深,下压边圈25与顶杆24共同作用实现压边。完成正拉深后,上模继续下行,带动反拉深凸模10下行,连同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23共同作用进行反拉深,反拉深时上压边圈13进行压边,弹簧22与顶料板20保证零件地面的平整。反拉深完成后,上模上行,弹簧22推动顶料板20将成形后的油挡零件由下模中顶出。可见,此复合模可顺利完成落料,正、反拉深工序,实现油挡零件的成形。

1-上模座 2,22-弹簧 3-卸料板 4-圆柱销 5-落料凸模与正拉深凹模 6-上垫板 7-推件板 8-凸缘模柄 9-打杆

10-反拉深凸模 11-推杆 12,14,15,21,19-螺钉 13-上压边圈 16,30-导套 17,29-导柱 18-下模座 20-顶料板

23-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 24-顶杆 25-下压边圈 26-圆柱销 27-凹模固定板 28-落料凹模 31-挡料销图8 落料正、反拉深复合模

(下转第58页)

58 Die and Mould Technology No.3 2019

5 结论

针对翻边起皱缺陷问题,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,建立翻边模型,快速计算翻边后材料延伸率,并根据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对比所建立的判据,快速、有效地识别起皱状态,在整车开发早期阶段推动设计更改,提高项目团队的决策效率。

图17 翻边后返修

参考文献:

[1] 徐荣丽.板料成形过程中的起皱研究[J].大众科技,

2019(3):102-103.

[2] 李军.钣金件曲面连续翻边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设计研究[D].合肥:合肥工业大学,2016.

[3] 赵会敏,李军.基于Dynaform的一种零件连续翻边

成形方法[J].汽车零部件,2015(1):37-40.

[4] 张新杰.曲面翻边类零件的成形工艺模拟与分析

[J].模具技术,2013(5):9-15.

[5] 王玉峰,田前程,施雄飞,等.冲压制件翻边缺陷分析

图18 饰板遮盖

[J].汽车与配件,2013(2):34-35.

4 结论

(1) 所设计的落料正、反拉深复合模可在一副模具上一个行程内完成落料及正、反拉深。

(2) 利用正、反拉深复合一次成形油挡冲压件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而且减少生产设备的投入,同时达到减排、降耗的目的。

大学出版社,2013:175-176.

[2]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.锻压手册[M].北京:

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3.

[3] 陈炜,陶宏之.基于数值模拟的板料多道次拉深工艺

研究[J].农业机械学报.2002,33(4):95-98.

[4] 姜奎华.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[M]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8.

[5] 王孝培.实用冲压技术手册[M]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3:53-58.

参考文献:

[1] 石小艳.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[M].北京:北京理工

 

[2] 陈炎嗣.冲压模具技术手册[M].北京:北京出版社,参考文献: 1996:155.

[1] 文红全.4003mod铁素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[3] 万战胜.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[M].北京:中国铁道

[J].机车车辆工艺,2009(6):22-24. 出版社,1995:202-203.

油挡冲压件成形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(一)
压延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(一)